越南人不卷,但照樣能做下一個世界工廠
目前,越南的科技工業水平層次還很低,倘若,未來有一天,越南也造出箇中國江浙滬式的產業集羣,那真是不容小覷。
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丨柳展雄
最近兩三年,產業鏈遷移東南亞的討論,熱熱鬧鬧。
大家都在問,長三角的製造業衰退後,能不能遷到我國中西部?轉移到東南亞,越南會不會成爲新的“世界工廠”?
我是天庭掃把星 張家十三叔
看好東南亞的觀察者認爲,那邊地價、人工各種成本低,營商大環境好,企業家對政府有信心;另一波人則說,東南亞基建拉胯,物流慢吞吞,中高端技術人才匱乏,工人效率低,毛病一大堆。
前些天,有個中國老闆自述,在越南淘金,結果本地工人慢悠悠,還上了微博熱搜。
圖/網絡
關於,產業鏈遷移東南亞,我的看法:不是東南亞需要工業體系,而是工業體系需要東南亞。
先來解釋下前半句。
東南亞老百姓完全可以吃第三產業的飯碗,日子小富即安,對工業化的需求並不急迫。
最典型的是泰國,這個國家工業能力較弱,以旅遊觀光業爲支柱產業。泰國遍地都是旅行社,每年有至少3000家旅遊社企業獲得認證,5年內,旅遊業總收入達到9萬億泰銖。旅遊業的蓬勃又帶動了酒店業、免稅店等服務業,整個經濟體系的就業引擎靠旅遊來驅動。
旅遊觀光業上下游,養活了成千上萬的從業者,在高峰期,以旅遊爲核心的第三產業收入佔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以上,今年1月3日,泰國政府發佈了新的五年國家旅遊發展計劃,該計劃着眼於疫後旅遊業的振興和發展,再接再厲,更創輝煌。
▲泰國曼谷(圖/圖蟲創意)
一些工業化愛好者,說旅遊業雕蟲小技,興辦製造業纔是正道。
全红婵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主打一个欢乐
我也承認,工業化的好處很多,但問題是,流水線打工那種模式,太苦逼。
上世紀的中國人,尤其是農民太窮了,吃不飽飯,否則誰肯去富士康那種工廠。那時的中國,人均收入太低了,製造業一丁點利潤就能讓農民工滿足,中國成爲世界工廠,離不開這個時代背景。
日子稍微好一點,底層老百姓就不會往工廠裡進。今天新一代90後00後農民工,很少有人願意長時間呆在廠裡,今天深圳的製造業,人員流動性很大。最誇張的情況,月初一家電子廠進來一批普工,月末可能已經換了三撥人。
工業對東南亞,並不是必需品,他們專心做第三產業,雖然達不到富國水平,但溫飽是綽綽有餘。搞搞旅遊業,做做餐飲,對歐美外國人跳跳風情舞,表演下東方風情,就能賺到錢,這不比打螺絲要輕鬆。
在網上一說,工業化好不好?肯定一堆人說,好,列出一堆理由,但是如果問,你自己願不願意去工廠打工,網上的工業化愛好者就沉默了。
現在東南亞,大力搞工業化,主要的推力不是本國政府,而是歐美企業。
医警告「柚子吃太多」7下场 空腹吃更惨
正如上文所說,東南亞國家自己躺着吃第三產業的飯,就夠活了,沒必要建廠建制造業,着急的是歐美人。
以蘋果爲例,2010年以來,蘋果的代工生產集中在中國大陸,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非常高。本來是中國和外資雙贏的事情,然而近些年,民間不乏一些狹隘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之聲,此起彼伏。
毫无下限的6大圈钱电影,这种不正之风应该杀一杀
從經營策略再到國際大格局,蘋果總部必然要作出調整,把生產鏈逐漸搬到全球其他地方。
歐美企業佈局東南亞,狡兔三窟。韓國人佈局更早,原本三星、現代、SK、樂天、大宇等韓企在華髮展勢頭很好,後來中韓關係僵化,朴槿惠政府對外合作的方向轉向東南亞。
大衣哥养了19年的宠物离世,比儿子岁数都大,还曾登上过央视!
韓國產業的龍頭老大三星,在越南北部的北寧省的稻田地裡,建了個手機組裝廠。越韓深度合作,2018年在河內機場,鋪天蓋地全是韓國明星面孔的韓國廣告,越南有的社區變成韓國城,裡面住了一批韓國援建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,商店,餐廳門口都不打越南文招牌,而是打韓語招牌。
(女人的淫湿隙缝)
金博洋: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
▲越南太原市的三星工廠(圖/視頻截圖)
官宣!快船正式签约,勇士21人大名单出炉,身高成为硬伤
單純從經濟效益上來講,韓國援越建設,前期投入過大,並不划算。
這裡涉及到一個經濟學效應——產業聚集效應。產業鏈轉移,不是搬走一家兩家廠,而是一整套體系,比如汽車業涉及到電池、電機、電控、汽車芯片、變速器多個零部件,假設通用寶馬這樣的歐美汽車巨頭,總部決定在東南亞開個新廠,不是簡單蓋一個汽車廠就行,還要供應鏈配合。
爲啥特斯拉選擇在上海建工廠,因爲零部件很多能從江浙滬就近採購。長三角有非常發達的產業集羣,上下游的企業緊湊在一起,最大化節省成本。
製造業有個工藝,齒輪加工,各種機牀加工環節最複雜精密的工藝之一。
我,一个旅游业的“异类”,疫情后竟然当上“反反智情感博主”
中國的軸承之鄉在紹興新昌縣,浙江陀曼等機牀廠,跟軸承車牀合作久了,本事見長,於是把經驗拓展到齒輪加工的滾齒機牀上。常年以來,國內的滾齒機市場由日本三菱重工霸佔,而浙江本地廠商,硬是殺出一片天地,成功打造出品牌。
接下來附近溫嶺的民營企業,跟工具磨牀有合作形成了產業集羣,像滾雪球一樣,規模體系越滾越大。中國的浙江溫嶺、台州以北地區,是產業聚集效應的教科書典範。
而東南亞就缺乏這樣的產業集羣,韓國三星剛開始從中國搬到越南的時候,有91種零部件向越南本土廠商採購,結果產品質量無一合格,越南的工業家底實在太差了。
後來,三星派大批專家出國,來當地指導,手把手教東南亞怎麼工業化,幫忙把上下游產業鏈補齊了。最終,有35家越南本土企業合格,成爲三星的一級供應商,190家越南企業參與了三星的供應鏈。預計到2035年,越南北寧省的三星開發區,成爲世界最大的手機工廠,製造出1.2億臺手機。
可以說,越南的經濟體系,從0到1,是韓國一手拉扯大的。
在這個過程中,韓國付出了不少真金白銀,十年歲月裡,三星在越南的投資超過173億美元。爲了滿足越南底層老百姓的權益,韓企保證一天八小時工作,按時發放薪水,加班給高額獎金,住房給補貼等等。
爲了吸引第三世界的年輕人,進工廠流水線幹活,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用上了各種優惠,所以我說,不是東南亞需要工業體系,而是工業體系需要東南亞。
英雄桑和原女干部小姐
三部限制级粗暴复仇大片,慈爱母亲化身复仇天使
03
目前,越南的科技工業水平層次還很低,倘若,未來有一天,越南也造出箇中國江浙滬式的產業集羣,那真是不容小覷。
早在90年代,日本就存在產業鏈轉移的計劃,有意培養東南亞爲製造業重鎮,東京政府一把豪賭,擲出1700億美元。印度尼西亞、泰國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四國拿到投資後,喧囂一時,號稱“亞洲四小虎”,曼谷佈滿了豐田、日產和凌志的日企汽車生產線,準備打造“東方的底特律”。
但是這些國家內部有嚴重的痼疾(高層的裙帶關係,官僚腐敗,族羣撕裂,各國的排華民粹主義),到了1997年金融危機,矛盾總爆發。泰國和菲律賓陷入了長達多年喋喋不休的街頭政治,印尼的地方分離運動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擡頭,各方撕逼,民生經濟晾在一邊。
丰田海狮7座报价进口丰田海狮最新价格
▲越南胡志明港(圖/圖蟲創意)
跟四小虎相比,越南優勢拉滿。政局高層穩定,沒有頻繁的內閣倒戈,沒有族羣撕裂和地方分離運動,上世紀90年代以來越南拋棄蘇聯的計劃經濟模式,啓動市場化改革,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,目前越南共有 15 個沿海經濟區,28 個邊境經濟區。
而且越南還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,海岸線非常長,天然適合海洋貿易。2021年,越南進出口貿易額達到6700億美元左右。
當然越南的問題也客觀存在,基建老舊,勞動力素質低,全國近77%的勞動者、4300萬人缺乏專業技術水準。如果越南克服了這些問題,吸取當年亞洲四小虎失敗的教訓,那麼對全球產業鏈轉移來說,是極大的地緣政治變動。